发帖
评论
-
lu7777777 2014-05-26
哦,这样~学习啦
回复(0)
-
qq844273744 2014-05-25
一般电厂都好几期 1期33 一期一期的发展 有的是1期占地方距离非常远 后几期慢慢加密
回复(0)
-
经典坐标 2014-05-25
嗯不管怎么样·也需要给国产品牌一些时间来敢追国外的先进机械技术吧·
回复(0)
-
lu7777777 2014-05-25
谢谢写了那么多~学到不少东西。你确实专业,我只是爱好。
回复(0)
-
潇湘烟雨 2014-05-25
说实在话,我是不喜欢与人争执,只是论坛是甲友们交流各种经验的地方,一些销售老是打广告或者一些维修配件骗子老是出来坑人,我看不惯而已
回复(0)
-
潇湘烟雨 2014-05-25
好吧,既然你说完了,那我帮你补充一下吧,先声明,我不针对谁,我只是把我所从事机械这么多年的经验和事实摆出来而已,中电公司和巴西的利勃海尔1200T起重机折臂原因:中电的是在内蒙吊装风机的过程中遇见了沙尘暴,巴西是在吊装过程中机手操作不当和当地复杂的风向影响所致,后面那台利勃海尔500吨后倾是左侧后支腿地基超过了承压极限,地基下沉所致,至于巴西体育馆那起事故,同样是由于连续下雨,地基受雨水浸泡变软,而施工方为了赶时间,为对地基做任何处理所致。这些事故相对于三一所出的事故,凡是懂机械的人明眼很容易就可以看出其中的不同:前者虽然倾倒或者折臂,但是并没有结构件肢解,只是结构件受到额外的力度而导致变形,三一的900T、1200T和中联的1000T却恰恰相反,都是结构件直接肢解所致。懂机械的人很容易就知道其中的缘故。还有三一那台SSC1020的结构相对于GTK1100的结构,凡是从事过大件吊装的人应该都心里有数:以GTK1100的设计,受力方式为上部回转单独一个力面,下部结构在涨紧油缸拉紧以后就像一个整体立在地面上,上车吊装和车体重量全部在中心的立柱上,再由四个支腿均匀受力。而SSC1020则不同,下车地盘打开后,上车全部的结构,包括立柱,上车吊臂以及车身加上拉杆,吊装构件的重量,所有的重量都要靠下车的回转支承承受,无论在支车或者吊装的过程中,下车都是单一支腿主承力,如此一来。SSC1020发生倾倒的几率要比GTK1100高的多。SSC1020相对于GTK1100与其说它的设计是创新,还不如说是无奈,首先在立柱的横截面上就可以看出来,SSC1020的八方行立柱在大重量吊装时会出现受力死角,而GTK1100的圆筒形则不存在这个问题,就像三一1200T相对利勃海尔1200T的主臂,这点应该是三一没有国外那么高的板材加工技术所致,还有SSC1020的驾驶室设计就可以猜测三一SSC1020在控制上远落后GTK1100,三一应该是无法仿造像GTK1100一样的控制系统加上加工和材料上的距离,无奈设计成了SSC1020今天的样子吧
回复(0)
-
wubingbing 2014-05-25
不是说国产的不好 只是看不惯那个货每天吹牛B而已
回复(0)
-
NICKEY 2014-05-25
:dizzy
回复(0)
-
lu7777777 2014-05-25
恩,我要说的说完了。那位兄台也让我学到不少东西。我喜欢比较激烈的讨论。
回复(0)
-
NICKEY 2014-05-25
@潇湘烟雨@lu7777777 两位都是起重机爱好者,在论坛里面就没必要这样争论下去了。无论国产还是进口产品,都有大家的优势和劣势,不可否认,欧美国家的产品的确在产品质量上和稳定性上是占据很大的优势,这些都是厂家通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的不断摸索和发展中沉淀下来的成果,但在这个过程中,相信欧美厂家之间也会通过模仿、研究、改进等不断推出新的产品,新产品也会在使用中出现各种故障、意外等,然后厂家也只能在这些数据上通过不断的改进才有了后期相对稳定的产品供大家使用,所以这是有一个过程的。 同样,国内厂家每开发一个新产品都会有一个参考对象,很大一部分会通过对参考物的各种数据收集,调整,改进,需求等一系列工作后才会制造出新的产品,虽然有很多不足,但也会不断的改进,到最后也会通过多年的数据收集制造出完全属于自己设计的产品。 其实要制造一台好的设备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通过收集多方面的数据、经验、调试才能制造出来。 所以,我相信,国内的厂家只要不断的努力,总会有完全属于自己知识产权的产品。 同样,很多厂家也知道模仿永远不是出路,只用自己真正设计出来的产品才能走向世界。
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