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
评论
-
菜鸟挖手 2013-12-15
我只知道`开了9年车`越开越慢了`想快也快不起来`要故意再慢点也做不到`怎么回事?
回复(0)
-
hezhinan 2013-12-13
楼主辛苦了,写的非常好
回复(0)
-
空茶杯 2013-12-13
卡320dgc装秒杀所有25吨以挖,和小松270可拼,装13方的车十小时220车
回复(0)
-
铁甲杰 2013-12-13
{:soso_e130:}
回复(0)
-
275481022 2013-12-12
楼主文采不错,像我这种不喜欢看小说的人、没没看完
回复(0)
-
夏_天_的_味_道 2013-12-12
楼主一定是武侠迷 哈哈
回复(0)
-
挖机疯子 2013-12-09
写得不错,值得学习。是篇好文章,逻辑性很强。
回复(0)
-
1007017121 2013-07-20
回复(0)
-
挖机大佬 2013-07-19
非常好。。。。。
回复(0)
-
我行四方 2013-07-19
能写出好的文章的人必然会有自己的思想体系,我想首先要给自己“寻找”一个思想附体通俗的说是一种信仰,无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粹,还是五四之后从西方舶来的现代主义,甚至是所谓的后现代主义等等,选择其一或是其中的一个分支,作为自己写作的思想支柱,这样就会形成自己独立的思想体系,比如徐不老就明确表示他的“研究成果”是“官僚是万恶之首”,虽然我对他的这种观点不敢苟同,甚至还“颇不以为然”,但是,正是在这种思想构建的支配下,不老才写出很多有力量的文章,达到“刺贪刺虐入木三分”的效果,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风格,有自己的思想追求,就会坚定自己的立场,不为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更不会盲目写作,跟风式地重复别人的观点,特别对于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的年轻的知识分子来说就更为重要,这不单是写文章的根本,更是培养自己独立的文化人格的思想基础,我想多说几句的是,就是对于评论或杂文创作而言,“揭丑”是其生命所在,有评判才会有发展,因此,大多的杂文都延承鲁迅的道路,而发扬鲁迅精神并是一味的模仿鲁迅的写作手法,他的杂文写作他人是学不来的,俺们要学习的,是他的思想和精神,作为中国具有独立文化人格的现代知识分子的楷模,鲁迅是一个文学家,但他更是一个思想家, 就具体创作而言,积累和选材是非常重要的,相信大家都深有体会,我也无需赘言,针对具体的事件或人物来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是文章的主线,而怎样从一个点扩大的一个面,甚至是一个体,这是些评论中最为重要的问题,从现象说到本质,文章写作要有逻辑,这样才能告诉读者文章想要表达的东西,虽然一些纯评论文章读起来很枯燥,但这样的文章却很有力度,能够看到作者的真工夫,现在的很多评论,无论是纸媒上的还是网络上的,所揭示得问题人们大都能够看出,真正写得很深刻,没有多少,这样就产生很多的文字垃圾来重复着已经重复过多遍的观点, 必需明确的一点是,评论,不是作者发泄感情的工具,在很多的评论文章中俺们都能发现一个强烈的“抒情主人公”的造型,最初发现这个通病是在我写作的时候,这种文章作者写起来是十分容易的,而且感觉很过瘾,而读者读起来也很过瘾,但是这只是表面现象,真正把文章推向一个高度靠的并不是作者的愤怒程度,俺们不否认文章需要感情,但这个感情必须得跳出作者的主观情绪,需要表达一个客观事实,鲁迅曾说他的杂文经报刊发表需要编辑抽删三四次,而俺们读起来依然是那么有味道,当今的一些杂文恐怕经过一次就形同白开水,我想俺们写这样的文章只是有自己“儒雅骂人”的暂时的壮阳药,因为它的存在,文章被冠以深刻、幽默、辛辣等光环,而这实质上,这也只是阳痿患者自鸣得意的意淫而已,就此而言,凭栏论世的那句“与其空发牢骚,不如伏案成文”的号召口号,本身就导向就错误, 有人说现在的杂文和时评打起架,如果真要把它们当作两种小的文体区分开,那么,我想它们是可以互相借鉴的,一篇好的评论应该是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的结合,这种结合必须是合理的,过分强调任何一个方面都会削弱文章的感染力,每个作者都有自己的风格,而这些迥异的风格却都表现出相同的味道,这种味道就是评论的一大魅力所在,这种魅力更是评论在文学本体中的生命力, 写作要创新似乎是近来提的一个很响的口号,也是在当今文字垃圾大量出现的情况下作者做出的一个选择,《杂文选刊》去年曾组织一次大规模的“新杂文写作”,而就其选登的优秀作品来看,它们的新主要还是在形式上,内容上的创新似乎已经到“山穷水尽”的地步,靠以维持的是选材上的新颖,因此,创新也是众多作者的一个难题,不过俺们不能一味的求新而把文章的根本忘掉,求新也不能走向媚俗的道路,当今文坛 “拳头加枕头”大行其道,作为评判文体的评论,更不能向这种吸引旁人眼球的写作方式“挥手致意”, 一个作者风格的展现靠的是他的语言,每各人都有的语言风格,这和作者本身的文字积累有关,我个人观点,评论还应以洗练的语言为主,不应过多的粉饰,河边漫步兄的文字在且听受到大家的认可,有着自己的风格,很新颖,可读性也很强,但我总觉得作者在文中过多的语言修饰削弱文章的力度,一篇好的文章,必须是删改得不能再删的地步,使得每一句话每一个词都能达到它的效果,文章在投稿前作者要有耐心,把自己的每一篇文章仔细修改,现在在网上码字不比用钢笔写作,但我想一篇文章的出炉是要经得起历练的,就自己的文章来说,还远远还不到火候。
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