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网首页 铁甲论坛 卡特彼勒08年发展轨迹

发帖

评论

卡特彼勒08年发展轨迹

我爱推土机 2009-08-29

1980 3

詹姆斯·欧文斯
董事长兼CEO
1946年出生
2004年2月就任

      2008年,全球最大的工程机械企业——卡特彼勒也明显感受到经济动荡带来的巨大压力,从其年报命名——Challenge上,便可见一斑。为了在这个自二战以来最为严峻的低谷中保持前进,2008年卡特彼勒启动了一轮“波谷计划”。具体举措包括:缩减员工人数;通过临时关闭工厂、缩短工作时间等方式,减少产能;以需求为导向,实现灵活的生产运营,将库存维持在一个合理水平;降低各项成本,平衡长、短期战略;与代理商、供应商紧密协同,以提升全球运营效率。

为强化成本优势,2008年卡特彼勒在发挥六西格玛对产品可靠性、制造安全性方面约束力的同时,更激发其在运营速度、成本控制上的效用。

与波谷计划等防御性战略形成互补的是,卡特彼勒在市场拓展、深化、业务范围延揽上的主动出击。

2008年,卡特彼勒全球主战场,也是全球经济震荡重灾区——北美、西欧市场,经济严重衰退。受此影响,卡特彼勒北美、西欧业务增长陷入停滞。为此,卡特彼勒迅速、深入地启动和推进其新兴市场业务。2008年,鉴于俄罗斯业务550%的增长,卡特彼勒进一步强化了在其中的布局,并赋予俄罗斯地区制造、研发体系以更多、更核心的职能。2008年,卡特彼勒宣布在位于俄罗斯的Tosno工厂,开始组装包括320D液压挖掘机在内的一系列核心产品。
在与俄罗斯接壤的中国,2008年卡特彼勒宣布投资建立规模仅次于美国、其全球第二大研发基地——无锡研发中心;在距离无锡不远,同属江苏省的南京和苏州,卡特彼勒还分别兴建了南京小挖制造基地与苏州装载机制造工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南京工厂建成后,将成为卡特彼勒全球20t以下挖掘机等小型产品重要制造中心之一。随着中国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全球小型产品需求将从发达国家转至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为了抓住其中机遇,卡特彼勒将进一步在中国等地布设小型产品制造、服务、营销体系。在中国市场,2008年,卡特彼勒另一个大动作是斥资收购合资公司——山工剩余股份,并投入数百万美元,扩展山工产能,提升其制造、管理、运营能力,并继续拓宽其产品线。
在另一个发展迅速的新兴市场——印度,卡特彼勒也酝酿着一场大动作。以2008年为起点的4年内,卡特彼勒将在印度投入2亿美元,用于扩建现有工厂,并建立新的制造、研发机构。其中的具体规划包括:在邻近Chennai的工厂,扩大矿用卡车的产能;在位于Hosur的工厂,引入为矿用卡车配套的发动机生产线;与此同时,还将Hosur工厂挖掘机、装载机产能扩大4倍,并应印度市场需求,进一步拓展其产品线。
不论是在俄罗斯、中国,还是印度,卡特彼勒一系列行动,无疑是其全球商业模式的完整移植与复制。借助这些深度推进与拓展,整个亚太区域在卡特彼勒2010年、2020年长期战略中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消解需求、销量带来的负面影响,除了尽力拓展市场范围,在其中深入耕耘外,2008年,卡特彼勒还在产业链赢利点的塑造和升级上,动作频频。新产品销售的疲软,让卡特彼勒将注意力转向数量庞大的“已售出产品”,通过拍卖、再制造等方式,继续从这些产品中发掘价值。2008年,卡特彼勒收购了从事再制造业务的Gremada Industries,借此完善了俄罗斯地区的业务。为了进一步满足亚太市场需求,2008年卡特彼勒宣布在新加坡兴建新的再制造工厂,为用户提供包括矿用卡车、发动机、传动系统等主机、零部件的再制造服务。通过与已经建成的中国上海再制造工厂的联动,卡特彼勒将进一步提升亚太区再制造业务实力。
与完善、拓展市场覆盖,积极的反周期行动齐进的,还有卡特彼勒对自身发展的从长计议。面对暂时的低势,卡特彼勒虽然缩减了相关成本、业务规模,但在技术、产品储备,商业模式推进等长期才能见效的投入上,却依然保持着热情与力度。正如卡特彼勒历届董事长所言:“正是借助持续精准的短期、中期,尤其是长期投入,卡特彼勒才得以在近百年的时间中,在数轮危机洗礼下,依旧保持技术、产品、市场地位的领先。”

来自网页链接' target='_blank'>网页链接
图片
全部评论

已展示全部评论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