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泵车、搅拌车应该由谁定价
闪电链
2013-04-07
1981
1
二手设备产业被发达国家成为“黄金产业”,但其中在中国的发展一直比较温吞,直到最近两年才火了起来。实际上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工程机械流转中心,市场容量原本就不可小觑。统计数据称,现在中国二手工程机械设备的年交易额在1500亿元左右,且年均增速超过20%。在我看来实际情形远超过这一数字,因为大部分的民间交易都没有被统计进来。
我以前是做房地产的,作为一个80后的创业者,我的一个理想是做真正针对年轻族群的乐活和分享式社区。但由于整个行业大势不佳,2010年之后,我是疲惫感与日俱增,并伺机考虑向实业转型。一年后的一天与工程器械设备行业的一位资深人士聊天,使得我对二手机械设备(包括一次或多次转手的、销售失败的、拼装的以及租赁转出的)行业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欧美和日本等国,平均有一台新设备交易的同时,都有1.6到2台二手设备参与流转,也就是说在这些发达国家,新机销售基本都是通过以旧换新的方式进行的。但在中国,这个比例基本是1:0.6,也就是说大家都偏爱新设备,可是,一台设备五六年后就要大修,新品会变成旧货。“喜新厌旧”的结果便是大量二手设备的诞生,但它们可能大都被放置于落满尘灰的角落而没有流进市场,但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使得买卖双方的机会成本和交易费用大增。
如果在这个市场掘金?商业模式大体有三种。
第一种是再制造。国内像三一、徐工、中联重科和柳工等大型设备制造商,他们长期以来把重心放在新机研发、制造和销售上,而不像全球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商卡特彼勒公司一样,二手机及零部件再制造业务一样发展的如火如荼。日本企业如小松有优秀的二手设备评估团队和拍卖体系,加上良好信誉,早早抢占了二手机市场高地。相比而言,国内“再制造”行业才刚起步,中国的制造商们现在普遍对“再制造”业务重视起来。2011年柳工、三一、和中联重科都先后投入了重金建设了再制造工厂。
第二种是普遍的中间商角色。这种模式的问题一是买卖双方信任缺乏,二是中间商往往缺乏专业水平和职业精神。设备上的一个瑕疵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可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但没有哪个卖家不希望卖出的二手设备的价格越高越好。这样便导致以次充好以及零件被拆换等问题时有发生,经济学上“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形便出现了。
这两年又出现了许多家二手工程器械网站。他们主要是做信息平台。对待售设备的信息以及买卖双方的身份进行简单的核实。其主要赢利方式是吸纳会员、收取会费和线上广告,如果牵线成功,再收取一定比例的佣金。
2011年我创业的时候,选择第三种模式,即做一个集评估、拍卖和服务于一体的二手设备平台。简单来说,就是“一对多”:一台二手设备到底是多少钱,我们尽管有一个专业的评估委员会,公平,公正地给出估值范围,但设备参与拍卖后,价格最终由市场需求说了算。这才是我认为目前二手设备最合理的定价方式。此外我们还提供售后服务,这也是场革命,因为这个行业之前都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一锤子买卖”。
我们的盈利模式主要是向完成交易的卖家收取佣金。我们做了市场调研后,觉得10%的佣金比例相对适中,遂在形成产业集群的河北拿下一块地着手创办这一平台。
但我也是有担心的。一是我们的评估团队是否真正具备这种能力。尽管这些人都是我出高薪聘请的业界精英,但我们毕竟在摸着石头过河。二是我们在拜会工程机械行业的大制造商或代理商时,他们对我们做的事业持保留态度。譬如一听说我们的佣金是10%,张三家说,如果能拍出很高的价格,我出15%的佣金也没问题啊;李四家则说,如果竞拍最后的价格远远低于我预计的价格,你还收我10%的佣金,还让不让我吃饭啦。
我理解他们的这种姿态—— 一个市场野蛮生长惯了,你突然让各路绿林豪杰和明里暗里的江湖掮客坐到桌子前竞争,他们显然很不适应。但我觉得一个透明和规范市场的形成是早晚的事。像光大银行等国内最大的工程机械按揭商们,现在一样在二手机械设备市场深耕,提供融资租赁,共建监督、评估和风险分担机制。其实我更关心大的是,买家们钟情买新设备的习惯,是否会伴随经济形势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市场秩序的完善而尽早发生改变,转而开始试探和青睐二手设备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