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
评论
37亿算力梦,一纸公告一场空
旅行途中很快更新一下这周的推文。
在假期开始之前,我看到海南华铁的一纸通告:海南华铁的子公司终止《算力服务协议》,我估计很多这家公司的股东假期都过不好。公告中写到:由于市场环境变化且从未收到任何采购订单,决定终止这份巨额合同 。最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公告中的一句话:本次合同终止“未对公司的当期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现金流量产生任何实质性影响”。
很神奇,一份足以重塑公司未来的37亿大单,从签订到终止,对公司毫无影响。
这家公司的主业是高空作业平台设备租赁,很多读者都问过我对这家公司的看法,我的回答一般是不知道,我不懂,看不明白。有一些较真的读者还会反问,你怎么会不懂?
这家公司没有易主之前,搞过矿机租赁挖比特币的生意,然后被供应商实名举报。除了这个业务之外,似乎什么最先进,最热的板块这家公司都有涉及,从区块链到无人机,从算力租赁到稳定币。如果是传统的设备租赁业务,我是懂的。大规模设备租赁业务的护城河建立在规模化的设备采购、高效的线下运营网络和对建筑周期波动的管理能力之上。这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意,虽然竞争激烈且受宏观经济影响大,但其商业逻辑清晰而朴素。至于算力租赁:一个价值37亿的订单,按照我最朴素的理解,一般需要:
巨额的资本开支:需要采购成千上万片昂贵的GPU。
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租赁或建设数据中心,解决供电、散热等一系列复杂问题。
专业团队组建:需要招聘昂贵的AI工程师、运维专家和销售团队。
巨大的管理精力投入:公司核心管理层需要投入大量时间进行项目规划、谈判和资源协调。
所有这些活动,即便是在项目启动的最初几个月,也必然会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产生“极其重大”的影响。资本支出会急剧增加,管理费用会大幅上升,现金会大量流出。
很难理解为什么对公司的当期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现金流量没有产生任何实质性影响。
所以我是真的不懂,不知道,看不明白,有些公司是价值驱动,有些公司是故事驱动,还有些公司,仙气飘飘,为了股东减持而驱动。当然,这家公司我几年没有跟踪过,我也不知道是什么驱动。
------
在我刚刚学习投资知识的时候,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有幸和二级市场的传奇人物冯柳冯总交流过几次工程机械行业的问题。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他听我讲了一些工程机械企业尤其是三一重工的观点和看法之后,闲聊的时候问你自己看好哪家企业。然后我提了两家很差的公司,但是跌的很惨,而且公司看起来还在搞七搞八找一些新的增长点。冯总听完之后突然问了一句:你为什么会买这种公司?投资的逻辑是什么?
我又扯了几句被冯总打断,你的问题不是投资的问题,是审美的问题。工程机械我不大懂,但是白酒行业我是懂的。所以我会去买茅台,去买汾酒,但是XXXX, 我绝对不会买。买好公司,不一定能赚钱,但是在研究的过程中你能学到公司。买烂公司,赚钱不赚钱不知道,但是最后没有任何积累。你要去改变一下你的审美,尽可能去看好公司。
我非常感谢这段经历和冯总的指点,至今想起来,依然觉得非常有道理,在我学习的初期就有力的改变了我的投资观。
的确,A股做纯粹的价值投资非常非常难,这是一个巨大的单边市场,卖方、买方极度内卷,大家都是预判你的预判的预判。港股、美股股价大幅波动一般都在业绩期前后,这种市场适合深度研究。A股博弈氛围太重,散户没有信息优势会很难很难。但是即便如此,我觉得耐心等待,在自己能力圈内做选择依然是一个最好的策略。
至少,要学会区分什么是真正的好公司,什么是听起来很好的公司。乐视,暴风影音都是当年听起来很好的公司,最终坑了无数人。
如果一家公司要进入一个新业务,那么从第一性原理出发:
护城河: 在新业务领域,公司是否拥有清晰、可信的竞争优势?
能力圈: 这项业务是否在公司管理层和你自己的理解范围之内?
管理层: 资本配置是否理性?从历史记录上看,管理层行为是否诚信?
这种分析的价值不仅在于帮助我们理解公司的前景,更在于它能高效地过滤掉那些不值得我们投入时间精力的劣质标的。面对某些宏大的故事,甚至不需要等到合同终止的那一天,仅凭这个框架,就能在故事开始之初就将其排除在自己的投资组合之外。
有时候,投资中最重要决策,恰恰是决定不投资什么。即便是听故事,宁愿在自己画的大饼,自己讲的故事中失败,也不要死在别人画的大饼中。
概念炒得欢,散户泪潸潸。
与其听故事当赌徒,不如看财报做信徒。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