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设备租赁市场,躲不开的一个话题是钱难收,账难要。怎么样去处理应收账款恐怕是每一个租赁企业都要面对的难题。
对于一家大型租赁企业而言,重要的是用规章与制度去约束一线业务人员的成单冲动。比如,应收账款与业务人员的绩效相挂钩,法务部门配合的刚性回款制度。
而对于一家中小型设备租赁商,管理应收账款同样是重中之重,只不过,在这个层面,有的时候,租赁商要学会用银行或者投资人的思维去解构自己的生意。
但是,小租赁商不能这样想问题。其一,在机械租赁业同质化异常严重的情况下,客户就是核心资源。其二,国内的施工领域历来都是现金流极其紧张的行业,很多时候,不是客户的质量问题,单纯就是你的客户也没钱,钱还在业主、还在总包没有发下来。
这个时候,就需要引入一种思维,你要把自己想象成为一个银行家。
一个银行家是希望客户借他钱还是不借他钱?一定是前者,否则银行从哪里赚钱?只不过是在客户现金流紧张的时候放款给他,在客户生意欣欣向荣的时候把钱收回来,当然收回来的时候要带来利息罢了。毕竟,钱是会生孩子的。
所以,当你的客户确实只是因为施工项目进度、施工项目工程款结算周期现金流卡住的时候,一味的刚性手段催收,不是一个好点子。
有一些优质客户,你是不舍得流失的,有的客户,你是真的希望有欠有还、再欠不难。加快了回款周期,丢失了客户,不见得是个好主意。而什么人是客户即便多花一点钱都愿意选择的供应商?是雨天送伞,晴天收款的供应商。
当然,这里有第二个问题,就是这个道理其实大家都懂。所以呢,大一点的公司都会有一套成熟的客户分级制度,给不同实力、有合同保证的客户一定的信用额度。所以呢,竞争优势的本质在哪里?在于更进一步,就是比别人更懂你的客户。更加了解他的业务结构、进度款发送周期、真实实力。毕竟,所谓的一定实力也是有前置条件的,而在这个瞬息万变、竞争激烈的市场,这些前置条件不一定完全合理,完全符合变化的。
所以你会问,所以比到最后,还是比一个信息优势?
对呀,这个世界上多数赚钱的事情,比的不就是先到一步么?
就连感情中的胜利者,不也是先行离开的一方占优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