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太谷位于山西省中部,地处晋中盆地,始建于西汉,历史悠久,文化商贸发达。明、清、民国时期,太谷富商巨贾云集,境内有诸多晋商大院遗存,以曹家大院和孔祥熙宅院(均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为其代表。中华第一哲人箕子封国,孟子母亲仉氏故里,盛唐诗人白居易的祖籍地。现在太谷是山西省教育强县,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一批热爱诗歌的人,其中属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的诗人有姚宏伟、杨丕梁等。
老西街(外一首)
天上含金量最高的阳光
全都泼到了这里,天一黑
阳光回到账房,就写成千斤万两的
数字
懒洋洋地趴在了纸上
这条街道很牛气
志诚信汇通天下,做着皇家生意
也只有十来八步的门面
也就数尺大小的招牌
除了生意人,人群里政客军头
骗子劫匪什么的都有
惟有生活在这里的平常百姓
不是为钱而来
鼓楼往西,西门以里
洋人书里说的“中国华尔街”
太谷人也很诙谐,说
华尔街是“美利坚太谷街”
太谷饼是山西省传统名吃,因产于太谷县得名。始于清代,太谷饼具有甜而不腻、酥而不碎,味美鲜香等特点,以其香、酥、绵、软而闻名全国,享有“糕点之王”的美称。太谷饼为“晋商饮食文化”的典型代表,著名歌唱家郭兰英那首清脆悠扬的“平遥的牛肉太谷的饼……”更是让太谷饼的美名传遍天下。太谷饼的产生和盛行都与明清太谷商业经济的发展有直接关系。相传在明末清初,太谷县城东南的沟子村有一富家太太,经常在夜里想吃饼子。可对佣人们从城里买回的各种面饼,她不是嫌油腻难吃,便是嫌干硬难嚼。这可难坏了她家的佣人。消息传到县城一家烧饼铺里,掌柜的为了做成这笔生意,特地让铺子里的老师傅设计出了一种甜饼。这种甜饼是由白面。
太谷的景点有无边寺白塔,曹家大院(三多堂)珍宝馆 ,鼓楼,孔祥熙宅园,
下面讲讲太谷晋商的故事曹家
太谷曹家,是明、清之际声势显赫的晋商巨富。曹氏家族发迹,始于明末清初人曹三喜。当年,曹三喜因生计所迫,随人到东北三座塔(今辽宁朝阳县)经商。他先是租地种菜、种豆,后与人合伙磨豆腐,用豆腐渣养猪。待生意兴盛后,因曹三喜是外乡人,合伙者想多占利润,只好各自经营。曹三喜认为,自己的名字有“三”字,自己在“三座塔”干一定能成功。他勤劳踏实,以诚待人,生意越做越好,增添了酿酒业、杂货业、典当业。之后,又在沈阳、四平、锦州等地设立商号,逐步成为省外大商。清兵入关后,曹家的商号又向关内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到道光、咸丰时期,曹家的商号已遍及半个中国,国外发展到莫斯科。经营项目有银钱业、绸缎、布匹、呢绒、颜料、药材、皮毛、杂货、洋货、酿酒、粮店等等,雇员达37000余人,总资本达1000余万两。曹家创造出总号辖分号、大小分号连锁管理办法,据说,全国各地究竟有多少曹家的商号,连管家的也说不清楚。有钻营者,未通过曹家同意,擅自打着曹家旗号,借贷资金开设商号,只要在其钱庄、银号管辖之下,外贷不足2万两以下,曹家亦不问所以,可见曹家的财势之大。曹三喜致富后,把资产分成七分,给每个儿子各一分。然后,每家出资10万两,组成管理处,合资经营,称为“曹七合”。道光以后,各门逐渐衰落,惟独“三多堂”兴旺发达。“三多堂”为多福多寿多男子之意。在太谷城西北汪村,有三座并排高耸的四层旧式楼,是“三多堂”的标志。这三座楼,墙厚1.5米,高达15米多,三个穿堂大院,布局是“寿”字形,内套15个大院,房屋280间,共计6000多平方米,也是著名的晋商大院。曹氏商业在清末逐渐衰落,辛亥革命后,曹氏在东北各大城市的票号,被奉系军阀张作霖发行的“奉票”挤兑。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曹氏在东北的票号归伪满政府所有。
我爱我的家乡,她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城。只要你在太谷的大街小巷上走上一圈,便会发现她的古老。在太谷有许多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它们是太谷年龄的见证,这般雕梁画栋的建筑是任何人都不可复制的。
我爱我的家乡,她不但历史悠久,更是一座现代化并且充满活力的城市。低矮、破旧的平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崭新宽敞的楼房。新建路两旁商店林立,热闹非凡,拓宽的马路上车流、人流不息。在这儿你看不出太谷的丝毫沉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