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甲友精彩分享,本文由铁甲小威加入精华队列,并推荐到首页推送。如你也想和甲友分享经验,但不知如何下笔,欢迎通过APP(搜索“铁甲小威”)私信管理员。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一篇著名的散文。文中记述了鲁迅先生童年的经历。相信很多人学生时代都学过这篇课文。我在小学时偶然在一本旧的初中语文课本上读到这篇文章。就被文中关于百草园的描写所吸引。而后升入中学,在初一详细的学习了这篇文章。留下深刻印象。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初一,距今已20多年。当时全班有近60人,还都是天真,无忧无虑的孩子。
班主任张老师就教我们语文课。我们当年用的是32开的语文课本。
第六篇课文就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是学习鲁迅先生的第一篇文章。文中的百草园是鲁迅先生童年的乐园,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童年读书的地方。
文中对百草园优美的描绘,长妈妈讲的故事,及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和三味书屋后园的淘气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当时就想,现实中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什么样子?什么时候能去绍兴看看?课文中只有一副三味书屋的插画,手绘的那种,看的也不真切。当时也没有现在这么普及的网络。
2017年9月,又到南方。有同学到江南旅游,去了绍兴鲁迅故里。与我谈起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我当时适逢有空,决定去看一看。26日上午抵达绍兴。按计划路线从鲁迅祖居老台门游完就先去街道对面的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童年的老师寿镜吾老先生开的私塾,就在寿家的祖宅中。三味书屋并不很大,私塾屋中正上方悬挂着三味书屋匾额,由清代书法家梁同书题写。意味,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
匾下挂着那幅有名的松鹿图。私塾正中间摆着一张方桌,应该是讲桌了。桌上赫然放着一条戒尺。
屋中共有8张课桌。鲁迅先生的课桌在讲桌右侧,用现在的话来说是右护法的位置,哈哈。
鲁迅先生课桌上的早字
此景,不禁想起怪哉这虫是怎么回事。
三味书屋左侧的里间后期也作为私塾用,鲁迅先生的弟弟曾在此就读。右侧墙壁开有一月亮门,绕过右侧,向后走,在进右手边一个月亮门,就是三味书屋的后园。后园不大,有三味书屋后门的门檐,一种半亭子式的建筑,有几株树和腊梅花。
从三味书屋出来便去百草园,百草园在鲁迅故居的后面。本应是菜园,却是鲁迅先生童年的乐园。鲁迅故居是鲁迅先生当年生活过的地方。这次竟赶上维护,便直接去百草园。
“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我来了!
百草园面积不小,种了些蔬菜,石井栏依然光滑,矮墙还是当年的矮墙,爬满植物。
园中点缀几株大树,然而皂荚树却不是当年的那棵皂荚树。
园中时而宁静,时而喧闹,间或有游客来游玩。
在园边石凳上休息,不识得何首乌,也未见**,只是享受一下园中的氛围,回忆一下当年课文中的描述。想象一下美女蛇和冬天捕鸟的情景,自然又想到《故乡》中少年闰土的形象。小憩后,园中玩了几圈,拍够了照片。才离去。
从当年初中一年级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至去年到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游玩已过去整整二十几年。我们当年那群单纯,天真的孩子都已变成成年人。二十几年间,有许多同学都未曾谋面过。想想真是感慨。还好,现在的通讯方式方便,许多人有了联系。(不仅同班的同学,还有同一届的同学)。
祝福我的同学们,祝福当年的那群孩子健康快乐的过好每一天!